每年夏天的畢業季又到來了,家中是否有小寶貝要準備入小一?
看著路上的國小生,想著自己的小寶貝,心中有著欣慰又焦慮的心情,擔心著自家寶貝會不適應國小生活、與同學相處的好不好、功課跟不跟得上人家,人為父母有這樣的擔心都是正常的,想當初我們小時候父母們也是這樣焦慮,而這是每個人必經的人生階段,父母們過度的焦慮擔憂孩子,可能也會間接為孩子帶來就學的恐懼感。
那該如何降低對孩子入小一的擔憂呢?
其實方法有很多種,今天 iBaby 要來跟各位分享如何減緩對孩子入小一的焦慮感,讓家長們更暸解小一入學前的準備,來幫助自己與孩子度過這個過渡期。
人為父母,不管孩子到了什麼年紀,在每個階段都會擔心孩子,特別是從幼兒園剛畢業的小一生
這個階段父母都會擔心孩子是否能夠適應小學生活、進度是否跟得上、學校好不好、老師會不會照顧等等問題
這些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在就學之前,父母們可以先到學校做參訪,來看看環境是否適合,或者是詢問有經驗的親友們,來參考一些親友提供的意見,加以綜合考量。
小學跟幼兒園有什麼不同?
在了解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之前,iBaby 建議一定要陪同孩子參觀校園,在小學開學前,家長可以先找個時間帶孩子到學校走走
因為幼稚園的規模一定比小學更小,所以可以預先告訴孩子兩者的差異,也可以告訴孩子在學校不要亂跑,這樣孩子在開學後就不會那麼有陌生感,也較不容易感到害怕。
另外,家長們可以試著先緩和自己的焦慮,放下焦慮感,來與孩子討論小學與幼兒園的差別,做一些入學前的心理建設
在小孩入小一前,可以先告訴孩子小學跟幼兒園是不一樣的,這樣可以幫助小孩加速適應環境,在入學前也不會過於緊張、焦慮。
以下 iBaby分析小學跟幼兒園主要有什們不同的地方。
上學時間
通常幼兒園7:30-9:00前為小學的上學時間,準備出門上學時間充裕。
然後小學就不同了,大部分學校要求7:30之前到校,家長與孩子必須更早起床為上學做準備,刷牙洗臉、吃早餐,出門上學,控管時間出門,避免遲到。
iBaby建議家長們可以在大班或孩子小一開學前的暑假期間,做一些準備
例如:訓練孩子自己定鬧鐘每日固定6點30自己起床,在開學之前養成習慣,較不會有適應不來的問題。
用餐時間
幼兒園期間,早午餐及下午點心時間可能都會有老師幫忙協助盛飯或者提早食用的情況。
而進入小學後,午餐時間可能都固定12:00開始,飯菜也要學著自己盛。為了讓小孩能夠學會自理,在家中時父母可以試著讓孩子學習如何盛飯、洗碗,幫助孩子提前適應國小的生活。
除此之外,在幼兒園時,早上及下午都有早餐跟點心時間,但國小是沒有早餐的,務必家長在家早餐食用完畢,養成良好的習慣,若是害怕孩子在學校餓著,可以讓孩子帶點小點心到學校,避免感到飢餓不舒服。
睡覺時間
幼兒園的午休時間較長,也能夠躺著睡覺,通常都12:30到下午2:30,睡覺時間充足。
但小學的午休時間不長,要趴著睡覺,通常12:40到下午1:10,午休時間短暫。
因此家長們能夠在入學前的暑假,一樣也是要讓孩子中午時間讓孩子休息,養成定時的午休習慣。
放學時間
幼兒園與國小最大的不同在於放學時間,一般幼兒園放學時間為下午4:00也有延拖服務可以到5:30或6:00,讓父母可以安心工作。
然而小一新生,目前大部分公立小學低年級階段通常上到12:40有幾天會到3:20,需要上班的家長
若家裡無後援可能會在外面選擇課後安親班,請安親班業者來接送到補親班寫功課,為了讓孩子能夠適應這點,家長們可以在暑假期間,讓孩子理解放學時間的不同,試著用舉例的方式與孩子說明,讓孩子提早有心裡準備。
上廁所方式
幼兒園因為環境小,廁所可能就在教室的旁邊或是老師會帶著集體上廁所,避免幼童發生意外。
但上小學後,廁所可能離教室有點距離,也沒有老師可以陪同,這點可能會讓孩子們有點焦慮
在帶孩子認識校園環境時,家長們可以順勢帶孩子認識廁所的位置,陪同一起去,告知孩子與幼兒園的不同,陪同孩子了解,讓孩子產生好的連接。
親師溝通管道
在幼兒園階段,除了聯絡簿或通訊軟體之外,家長可以在接送上下學時間可以與導師聊聊孩子的狀況。
但入小一後,導師可能藉由學校聯絡簿的方式或是使用通訊軟體跟家長溝通聯絡,比較少有碰面的時間,家長可能擔心導師的教學方式,iBaby建議要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前,家長們必須先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理性的態度與老師討論孩子的狀況,了解老師的教學風格。
入小一前孩子需要準備什麼能力?
在孩子進入小一生活前,家長們可以透過溝通,試著跟孩子說明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好讓在入學後不會有太大的排斥感
在這之中家長們也可以透過一些方式,讓孩子提早適應校園生活,像是建立規律的作息、學習自理、參加夏令營學習團體生活。
學習自我照顧的能力
從幼兒園跨入小學,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生活轉變,在孩子入學前,家長們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來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學習收拾自己的物品、設定吃飯時間、整理自己的房間等等。
學習如何與他人社交
孩子是否與其他小朋友合得來,都是家長們會擔心的事情,在平時家長們可以多試著與孩子聊天,詢問今日與同學的相處狀況,讓孩子學習說出自己的感覺,對週遭事物的想法,或者陪伴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增加與其他人相處的機會。
提升孩子對於學習的好奇心
家長們可以利用動態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對於事物的好奇心,假設想讓孩子學習注音,可以用活潑的方式,像是唱歌來學習注音,生動活潑的方式,可以激發孩子對學習的好奇心。
練習規律作息
規律作息絕對是入學前很重要的一件事,在平時家長就可以訓練孩子幾點就要就寢,固定早上幾點就要起來,提早培養規律作息的習慣。
練習蹲廁所
蹲廁所可以說是每位小一新鮮人要學習的事情,但因家中跟幼兒園都是坐式馬桶,想要訓練孩子們上蹲式馬桶,可以選擇在公共場所的廁所練習蹲廁所,而家長在一開始可以先攙扶孩子,練習腳步該放哪裡,這樣孩子在入學後,較不會對上廁所有恐懼。
學習專注力
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家長們可以使用漸進的方式來訓練孩子,例如:喜歡畫畫的孩子,讓孩子練習坐在位子上專注畫畫十分鐘,再來慢慢增加時間,透過孩子喜歡的事情來練習專注力。
熟悉上下課時間概念
家長們在家中時,可以設定與學校一樣的上下課時間,像是:設定鬧鐘四十分鐘響一次,十分鐘過後響一次,讓孩子習慣學校的上下課時間,也可以讓孩子了解四十分鐘大概多長時間,十分鐘大概多長,除此之外,也可以間接教導孩子認識時間。
孩子入小一時,父母需要準備的物品:
在孩子展開小一生活時,家長們最苦惱的應該就是幫孩子做開學物品的準備,這時可能會讓家長們手忙腳亂,在為開學做準備時,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挑選用品,來幫助孩子對於開學的期待感,一起參與過程,也能夠加深親子之間的感情。而至於開學前要準備什麼?有幾樣物品一定要具備。
1.文具
文具絕對是就學期間的必備用品,與幼兒園不同,可能需要準備較多樣化的文具,像是:鉛筆盒、橡皮擦、鉛筆、書包、墊板、膠水、資料夾、姓名貼等,這些都是我們知道該準備的東西,但挑選上就是一門大學問了。
姓名貼貼紙,其實從幼兒園開始,父母就會替孩子在貼在學校用品上,如:三色碗、水壺、鞋子,避免遺失。而到小學後,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貼在屬於自己的文具用品,讓孩子有歸屬感,避免入小後丟東丟西,常常弄不見。
書包來說,家長們可以選擇減壓式後背包,來減輕孩子背書包的不舒適感。
而鉛筆盒上,孩子可能會喜歡多功能類型的鉛筆盒,但實用性來說並不高,可能還容易讓孩子分心,因此在選擇上,可以選擇簡單的樣式,會來的方便許多。
2.日用品
準備好文具之後,日用品也要仔細挑選,像是每日都會用到的餐具、餐盒、餐袋、手帕、牙刷、漱口杯、水壺等等。
在餐具的選擇上,建議使用無毒的環保餐具,並且具有隔熱效果,水壺也可以選擇保溫、防燙的材質,避免孩子在盛水時被熱水燙到。
3.其他用品
因孩子長得快,在挑選學校制服時尺寸時建議不要選擇太合身,不然可能過陣子就會出現需要衣服過緊的狀況,其餘的用品,像是書套、午睡枕頭等等,家長們可以之後視情況購買。
相關延伸
入小一前需要學注音嗎?
現在國小教注音的時間大約用8周的時間教完所有的37個注音符號及拼讀接著教寫國字,進度飛快,但真的孩子在2個月都會學會嗎?
我想也要是看小孩的吸收速度,每個小孩的學習狀況不同,iBaby認為當然可以提前先教有利而無害。
其實很多幼兒園中班或大班都提前會先教注音符號,好讓孩子在入小一前能夠認識這些東西,而在家呢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學習,用遊戲的方式或是閱讀繪本來誘發學習注音的樂趣,間接也能夠養成親子共讀習慣。
入小一前需要讓孩子上正音班嗎?
當家中出現小一新鮮人,要幼小銜接時,家長們可能會開始焦慮是否在開學前讓孩子先上小一銜接班、正音班、注音班還是上安親班等等,主要還是擔心孩子害入小一,會不會跟不上班上進度,iBaby 認為每個小孩吸收理解能力不同,要上正音班與否,這沒有絕對的答案。
若有全職媽媽、全職爸爸,或是爺爺奶奶,可以專心陪伴孩子成長,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在就讀小一前或平時,用較生活化、有趣的方式自己教導注音,另外學習生活自理、語言表達情緒、訓練專注力、肢體協調,也是很重要的。
而雙薪家庭們若是沒有長輩後援照顧孩子的話,各補教業者推出的上小一暑期安親活動,主軸注音、數字、英文、桌遊...不等,家長們可以各家比較多參考,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讓補習班來照顧孩子兼學習。
總結
以上看完iBaby的介紹,是否要讓家長們減緩上小一前的焦慮感呢?
其他的可能還有許多,是孩子入小學必須面對,父母與小孩都需要努力學習,因此提早訓練孩子生活治理的能力、良好的作息時間、專注力訓練、口語溝通表達,就是為了讓孩子順利銜接小一,我想身為家長的我們只能用愛與耐心,積極的陪伴著孩子面對小學後的層層挑戰。
留言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