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教授也曾經說過,對孩子來說「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想要學會說話,只要把孩子放在正確的環境下,多聽、多練習說,自然就會慢慢的說出一口正確的國語;但是想要幫助小寶貝們奠定良好、穩固的閱讀能力,那就得靠習慣來養成了。
親子共讀,故名思義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閱讀書籍」,可能很多人會以為,那不就是念床邊故事給孩子聽嗎?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喔!
不少華人地區的父母,總是覺得要一頭熱的把書中的用唸完,不然就是邊唸邊玩手機、看電視的敷衍小孩,完全沒有注意到孩子有沒有跟上頻率?有沒有好好調整彼此間的共讀節奏?更別提後續的心得分享、感受交流了。
親子共讀當然可以用很多種形式進行,但是不變的核心價值,就是在於「共」而非讀。
也就是說,比起要灌輸什麼知識到孩子腦中,更重要的,是要和他們「一起學習」,爸爸媽媽們不僅要跳脫平時上對下的指導式關係,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導孩子一起學習、分享想法,這才是達到親子共讀最棒的方式。
孩子何時開始親子共讀
其實,與孩子之間的親子共讀活動,從寶寶初生之後就可以開始。
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親子共讀的重點並不是在「聽懂」,而是嬰兒可以透過故事,聽到爸爸媽媽聲音與表情,來習慣聲音的語調,同時也可以感受到關注和安全感。
所以說,不管孩子有多麼幼小,都可以在任何時候,開啟與孩子的親子共讀活動。
甚至還有些媽咪,會在小寶寶還是胎兒時期,就養成每日為孩子念書的習慣,讓孩子更熟悉父母的聲音,也進一步刺激腦部的良好發展。
當然,與其糾結親子共讀的起始點,還不如適切的為孩子選擇不同階段的書本,隨著寶寶的發展過程,來替孩子挑選他們有興趣,又可以加強對世界的探索,才是最棒的做法。
親子共讀的五大好處
許多爸爸媽媽以為,帶孩子看看書,就只是在陪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而已。總覺得一整天下來,累都累死了,就不能讓孩子自己去翻翻書就好了嗎?
其實,養成每天和小寶貝共同閱讀,對許多層面來說,還是有不少益處的:
1. 增加詞彙量,幫助發展語言與識字能力:
當孩子對於語言還處於懵懵懂懂的階段時,在學習的順序來說,是依循著「聽>說>讀>寫」來進行。
而孩子最先學會的詞彙,通常都是最頻繁與孩子接觸的人,可能是媽媽、爺爺奶奶、或爸爸經常的慣用語句來學習。簡而言之,「模仿」就是孩子啟蒙的第一個能力。
但是,若爸爸媽媽們曾經翻閱兒童繪本時,可以發現裡頭用的字句,與我們的口頭禪不一定相同,這時候,孩子就可以藉由共讀的過程裡,加強不少「詞彙量」與「語言精細程度」。
2. 幫助孩子認知發展、了解真實與抽象的事物:
在孩子初步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外的環境時,總正對於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感到非常地有好奇心。這時,就可以藉由故事書的圖畫,來教小寶貝們認識這個世界。
除了可以教導孩子認實體的人、事、物,比如說:兔子的耳朵長長的、太陽在天上、吃飯要用碗盤…等等;還可以藉圖說故事,向孩子表示稍微抽象的概念,例如:鳥媽媽在哭泣,因為牠很傷心,這個時候,就可以進一步向孩子說明一些抽象的事物,增加孩子的認知發展。
在圖片與文字的閱讀上,除了可以讓父母進一步加強生活教育外,更可以克服地理環境、時空上的限制,來讓孩子的視野更加的廣泛。
3. 刺激大腦發展,加強溝通技能:
不少爸爸媽媽可以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每當自己有時候找不到東西的時候,孩子反倒可以立即指出那樣東西,被遺忘在家裡的某的空間。這其實是因為,每個孩子在認字之前,都是以圖像記憶去記住事情的。
所以說,在和孩子共同閱讀時,繪本上的圖片裡,無論是各種細節,都可以帶著孩子去認、去發覺。甚至可以在反覆共讀幾次之後,可以時不時的以提問方式,讓孩子也對圖象有些反饋,進而加強小寶貝們的溝通技能。
4. 專注力訓練,培養閱讀興趣:
孩子的性格中,有些文靜、有些好動活潑。但是,在通常的情況下,孩子容易分心、活潑好動是常見的事,這時候,就更適合利用親子共讀的訓練,來給孩子做專注力練習了。
小寶貝們對於許多事物都有好奇心,而針對孩子設計的繪本中,我們可以發現到,顏色上總以特別的強烈、活潑色系為主;在圖案上,也總是盡可能以人像、擬人化的動物來展現,這都是為了更讓圖文對孩子產生吸引力、讓孩子有好奇心,想靜下心來好好地閱讀,進一步來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
5. 增加情感交流,建立親密親子關係:
親子共讀除了可以增加上述的「能力、知識、認知」等等技能外,更難能可貴的,就是與爸爸媽媽們的情感。在親子共讀的過程裡,無論是因為故事的內容、圖文引導的關係,都讓彼此間有不少互動。
無論是床前故事的模式,還是你讓孩子坐在你懷裡的姿式,這種「一起看書」的儀式感,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此刻是只屬於我的」,藉由閱讀來拉近彼此的距離、創造相同的回憶,提升兩個人的共感體驗,也可以讓孩子更加敞開心房,讓親子關係更密切。
引導親子共讀的方法
爸爸媽媽們可能會認為,我的孩子連話都聽不懂了,有需要這麼早開始進行共讀嗎?也有些父母覺得:我的孩子都這麼大了,要引導親子共讀,會不會太晚了?又該怎麼開始呢?
其實,親子共讀的活動,在孩子每個階段,都可以用不同方式進行,以下依小朋友的年齡大小做區分,相信依照著這些方式帶孩子共讀,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喔:
第一階段:0-3歲小寶寶
聲音引導為主
圖片與文字,對於剛開始要進行共讀活動的小寶寶來說,吸引力不是那麼的大,這時候爸爸媽媽們就可以用聲音來引導,不管是說說話、唱歌等動作,都會讓小寶寶接收到「大人拿著書,就會有好玩的事」的訊息,進一步讓小寶寶對書本產生好奇心。
溫柔教導正確看書方式
當然,在這時期的孩子,還不懂得力氣的拿捏,很有可能用手就不小心撕了書、用口水沾濕書等情況出現。這時候,爸爸媽媽們只要溫柔、堅定的引導孩子正確的看書方式,或是先以耐用性絕佳的「布書」,來教導小寶寶正確看書方式,長久以來,小寶寶們也會慢慢學會的。
第二階段:3-4歲小小孩
邊讀邊玩,玩中學習
這時候的孩子,可以說是最蹦蹦跳跳的時期,所以爸爸媽媽們在引導孩子共讀時,也不要嚴厲的規定孩子「要坐好」之類的方式,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受到,閱讀是一件被逼著進行的非自願性活動,而不是件好玩的事喔!
所以說,爸爸媽媽們千萬要記得,共讀活動也是玩的一部分,而在玩耍中學習,本來就是這個年齡層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所以盡可能釋出「我們來玩」的方式,來帶領小小孩進入閱讀的世界。
共讀活動不止只侷限在書本
對於順利引導孩子共讀之後,對於語言爆炸期的孩子而言,除了在教他們學著認書本上的東西之外,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為孩子指出書本裡曾經看過的東西。例如外出時告訴孩子「這台就是我們在書上看到的挖土機喔!」,讓孩子發現「原來書上會出現這麼有趣的東西」進而讓小小孩發自內心地愛上親子共讀。
第三階段:4-6歲兒童
注重互動與稱讚
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於自己的意志可以說是異常堅持,因此在引導親子共讀活動時,更不能夠用強硬的方式來進行,嚴厲的規定、責罵,只會造成反效果。這時不如試著用「你來陪爸爸/媽媽看書」做一個邀請,在閱讀時也多用問答、稱讚的互動模式,讓孩子從中得到成就感,進而產生閱讀的興趣。
不僅僅是讀與聽
相信不少孩子,對於電視、手機等3C產品是非常有興趣的!我們可以發現,卡通所釋出的有聲音、動畫、甚至還提供孩子看得懂的劇情等等,都是運用多重感官刺激來吸引孩子。
當然,書本也是可以做到多重感官刺激,比如有聲書、立體書等等,都是可以加強孩子與閱讀的互動力,甚至爸爸媽媽可以另外面一張紙與筆,在旁邊畫一畫、描一描圖文,讓閱讀從聽、說、讀之餘,更進展到動手寫的階段。
打造共讀環境5要訣
受到華人傳統觀念影響,不少爸爸媽媽有一個迷思,認為看書就是要坐下來安安靜靜地看,最好是坐在書桌前動也不動,只有思維在馳騁,彷彿這樣才能夠稱做「專心」。但是,這種方式其實是錯誤的,也是對小小孩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而言,一切的學習都是建立在「玩」之上,哪兒有好玩的,孩子就往哪裡去。所以在打造親子共讀環境上,爸爸媽媽可以試著用這五點要訣,替孩子塑造良好的共讀環境:
1. 時段固定
設定固定頻率、固定時間進行,更能讓這件事添加一種儀式感。例如孩子洗完澡之後、就寢前床邊故事,或假日早晨等等,都是很不錯的理想時段。
2. 環境簡單
盡可能在偏安靜、舒適,且少有其他人影響的環境下來共讀,千萬不要有別人會不停的打斷,或是旁邊有人在看電視等地方,以減少無謂的干擾。
3. 隨意選擇
在每次的共讀開始前,就先讓孩子自已去選擇書籍、孩子主動翻頁也沒有關係,即使看到一半忽然想要更換書籍也不要緊,讓小朋友也感到他在這個活動中也有自主權。
4. 營造氣氛
無論在任何場所進行親子共讀,都可以抱著孩子以誇張方式閱讀,並且可以時不時的與孩子有些碰觸,例如,拉著孩子的手來指圖案等動作,都會讓他們覺得更輕鬆、有趣。
5. 積極回饋
千萬不要自顧自的念書,當作個人獨秀的朗誦,最好是時不時地問問孩子看法、喜好選擇等等問題,激發他們的互動力與思考,並且當孩子對故事有反應時,可以適時給予讚美和鼓勵。
由於孩子在0-6歲之間,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有不一樣的閱讀行為發展,所以說應該先明白這一點,接著再依照每種階段的進展,來為孩子選擇童書。如此一來,不但可以適切按照孩子的能力發展,挑選他有興趣,也符合孩子閱讀習慣與頻率的書。
嬰兒期0-3個月:圖案簡單、對比鮮明的圖畫書
此時寶寶的閱讀讀認知上,並不明白爸媽在唸故事書,但是爸爸媽媽可以藉由圖案簡單、對比鮮明的圖畫書,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是當寶寶將目光落在圖畫書上時,可以用溫柔、愉快的語調稱讚孩子。
另外,爸爸媽媽也可以用撫摸和親吻寶寶的方式,來同時進行共讀活動,讓寶寶把關愛的感受與親子共讀這件事連結在一起,發自內心的感到「這是件舒服快樂的事」,就已經達成親子共讀的目地了。
嬰兒期3-12個月:可咬、耐洗又不怕破的布書
這個時候的寶寶,開始用口腔來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要是選擇紙質為材質的書本的話,盡量選擇厚紙版材質,或是布書,除了可以避孩子的口水沾濕而毀壞,也可以比較耐得住拍打、抓、扯等方式對待。
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互動式布書,讓寶寶們在閱讀過程,還可以互動式擺放設計,讓小寶貝們一方面練習閱讀,也可以多練習抓、捏的力道與準確度。
幼兒期1-2歲:有猜迷內容的書
當孩子進入語言爆發期,可以選擇稍有猜迷主題的書本,讓爸爸媽媽可以引導著孩子去猜猜看,以問答式互動來進行親子共讀。
如此一來,除了可以加強認識不少東西,還可以在問答中父母的稱讚中,得到不少成就感與滿足感,更為加深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幼兒期2-6歲:有簡單故事結構的書
從聽得懂爸爸媽媽的話開始,孩子們在腦部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的快速,有時候做爸媽的,還會吃驚孩子怎麼會有某些言語、舉動,這是由於此時的模仿能力與觀察力極強的階段。
所以說在這個時期,可以選擇有故事發展、起承轉合的因果式結構故事書,來讀給孩子聽,這時期的孩子就有可能聽得入迷,甚至隨著故事情節開始開心、緊張。而這個時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相當的不錯,建議可以藉此讓孩子試著分享一些心得作為反饋。
總結
iBaby 說了這麼多親子共讀的知識,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持之以恆的實施了。
做爸爸媽媽的,一整天可能還要上班,下班回家又有做不完的家務事,即使是全職爸爸/媽媽,工作量甚至還比上班還來得更累,這樣下來,相信有不少爸媽寧可開電視給孩子看,求個安靜、圖個休息,也不願意開始親子共讀活動。
但是說實在的,親子共讀不止是讓孩子學著閱讀的啟蒙活動,更是一個與父母共享天倫的團聚時刻,讓每個孩子都開心、喜悅的成長,是每個爸爸媽媽的責任與義務。
卡通再好看,也不會讓孩子得到溫暖、手機再有趣,也比不上和爸媽一起進行共讀來得幸福,試著每天、或是每周末抽些時間,替孩子的童年打造獨一無二的回憶時光吧!
留言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