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怎麼辦,我下腹怎麼會無緣無故流出血來?是不是生產時遇到什麼問題?會不會是傷口出血了?
這可能是新手媽咪第一次產後一至兩周左右會遇到的狀況,通常這時候都會非常慌亂的趕快請老公找護士或醫生來看看,經過檢查後才發現,原來這就是所謂的「惡露」。
如果你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然後想要大聲吶喊:天啊!難道我以後要面對不斷流液體的狀態嗎?那到底會是怎樣的感覺啊?光想到這過程就覺得很恐怖!
不過在你震驚的同時,先不用擔心,也不用害怕,快跟著iBaby好好來認識一下到底什麼是「惡露」?當這樣的狀況發生時,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它、處理它?
畢竟多數女生都有機會經歷生兒育女的階段,趁年輕未懷孕前讓我們搶先來瞭解一番,這篇文章也非常適合剛生產完或即將生產的媽媽來閱讀。
在面對惡露問題之前,我們得先來認識到底什麼是惡露!
惡露簡單來說就是指子宮內膜剝落所造成的現象,惡露形成的原因是來自於剛生完北鼻後,子宮內會有殘留下來的血液、白血球、黏液、胎盤組織、子宮與胎盤接觸的血管斷面血液混和而成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會不斷地從陰道中脫落進而排出體內,通常會持續發生在產後的1~2星期,之後就會慢慢消失結束惡露問題。
不過在惡露發生的期間有些現象還是要稍微注意,像是惡露顏色與惡露味道上的變化都必須留意,以免發生時嚇到自己,急急忙忙掛急診去尋求醫院協助。
惡露變化狀況
惡露發生時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狀況,但在說明各種惡露的狀況前,有一個重要觀念需要先告訴大家,那就是請記得惡露出現的情況最多只有3週共21天,如果惡露發生情形超過3週,別懷疑請盡速知會家人帶你去醫院就醫檢查,因為如果狀況都沒有轉好這樣下去很有可能就是身體出了問題,請大家務必注意這點,重點提醒之後,現在就跟著iBaby認識惡露的變化。
對於第一次生產的新手媽咪來說,大部分可能都不清楚其實惡露的顏色與流量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主要時間點可以分為三大階段狀況,分別是產後3天、產後4-10天、產後10-14天,每種情況形成原因與呈現情況依序如下所示。
第一階段 產後3天:
此時的惡露主要是由大量血液、小血塊、壞死胎膜組織、胎膜碎塊、胎兒皮脂、胎毛與胎兒糞便組成,惡露顏色會被血液染色成暗紅色或紅色,惡露量大概與經血量差不多,通常會有一股魚腥味,最多呈現4天,稱為紅惡露。
通常媽咪在剛生產完都會有較長時間的臥床休息,當長時間臥床休息完的起床瞬間,陰道會因為起身動作而產生較大的血液湧出,這時請不要過於擔心,這是正常的現象,慢慢地就會改善。
第二階段 產後4-10天:
這階段的惡露是由子宮頸黏液、陰道滲出液、壞死胎膜、少量血液、白血球細胞與細菌所組成,因為血液量大幅減少惡露的顏色會從暗紅色(紅色)轉變成粉紅色或棕色,惡露量也會大幅減少,基本上跟第一階段的惡露相較起來比較沒有特殊味道,也稱為漿惡露。
第三階段 產後10-14天:
這時的惡露是由大量白血球細胞、退化胎膜、表皮細胞、細菌與黏液組成,這階段相較前面時間也比較不會出血了,惡露的顏色會轉變成白色,也更沒有特殊味道,通常到這個階段時就表示惡露即將要結束了,而這階段的惡露就叫做白惡露。
當惡露走到白色狀態時(產後大概兩星期的時間),媽咪的子宮就會逐漸變小回歸到骨盆腔內,再過不久就會漸漸地復原到懷孕前的狀況。
惡露自我評估
看似一切正常的惡露現象,其實也有需要媽媽與爸爸們留意的地方,因為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特殊狀況,這時就需要立即就醫檢查,接下來繼續跟著iBaby來瞭解我們該怎麼自我評估惡露是否正常!
首先讓我們來聊聊惡露量的變化狀況,什麼狀況下是屬於大量?什麼狀況是屬於小量?
通常會以1小時內排到衛生棉上的量來做判斷,評估準則如下:
大量:1小時內惡露浸濕整片衛生棉的情況。
中量:1小時內衛生棉之惡露量小於15cm(6吋)的情況。
少量:1小時內衛生棉之惡露量小於10cm(4吋)的情況。
微量:1小時內衛生棉之惡露量小於2.5cm(1吋)的情況。
當然如果在自我評估時出現大血塊、惡臭與鮮血流出等異常現象,請別懷疑趕快找專業醫護人員協助處理或送醫院。
如何幫助子宮收縮讓惡露排除
或許有些媽咪會有疑問說
「惡露的排出一定都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嗎?」
「感覺排惡露都要時間很漫長、很不方便」
等等的心內話,其實也不全然都是這樣,媽咪們可以透過協助子宮進行收縮的方法來讓惡露盡速排除,畢竟拖得越久對媽媽來說生活似乎有些不便利,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促進惡露排出的方法。
1.醫生開立子宮收縮藥物
促使惡露盡快排除的機制就是促進子宮收縮,這部分可以在寶寶產出之後、胎盤滑出之前,藉由醫生開立子宮收縮藥物來加速惡露排出,持續投藥到子宮恢復差不多時才會停止用藥,除非後來發生子宮持續無力的情況,醫生才會繼續給予藥物。
2.順時鐘按摩子宮
除了開立子宮收縮藥物外,你還可以透過按摩方式加強惡露排除乾淨,通常護理師會指導媽媽如何按摩子宮與觀察子宮收縮情況,並透過觸摸子宮軟硬度來觀察是否要繼續按摩,當你發現子宮還是軟軟時,就可以繼續採用順時鐘方式持續按摩子宮,直到感覺子宮漸漸變硬、惡露問題改善為止,才可以漸漸減少按摩次數。
對了,這時一定會有媽咪好奇得想發問,為什麼媽媽自己可以摸得到子宮的軟硬度?
答案揭曉,那是因為剛產完時子宮會在肚臍附近,所以才能摸得到啦!
3.餵嬰兒母乳
想不到吧?
原來餵嬰兒母乳還能刺激子宮收縮,餵嬰兒母乳除了可以刺激催產素的分泌外,還有助於加速惡露排出,也能讓子宮更快速地恢復產前大小。
惡露反覆出現原因?
除了前面的惡露自我觀察和注意事項之外,一定也會有媽咪會問,那如果在產後3星期還出現惡露,那到底在該怎麼辦?
先不要驚慌失措,讓我們來想想是否有出現以下列這些情況,如果有就要多加留意了。
1.身體太過勞累或虛弱:
如果媽媽生產完身體太過勞累,又或是生產完後沒有好好調養,這時惡露量就有機會突然增多,漸漸地身體上就會出現一些狀況,因此如果感到身體有異常發生就要即時就醫。
2.過早或是大量進補
千萬要記得不要剛生完寶寶就大量進補調養身體,或坐月子時不聽營養師安排隨意進補,這樣會很容易產生惡露排不乾淨的情況,甚至出現遞延性產後出血,一旦血塊聚集在子宮內,就很有可能誘發子宮內膜發炎或敗血症等疾病,到時只是讓你更痛苦而已。
3.子宮內腔發生感染狀況:
通常這是發生在陰道清潔不當,或是過早進行房事時會發生的狀況,很容易造成惡露排不乾淨,甚至會出現腹痛、發炎與產生異味,如果沒有即時送醫院治療會造成大麻煩。
4.妊娠組織殘留在陰道內
如果出現陰道內的胎盤、胎膜組織液排不出來或清理不乾淨的情況,就很容易造成惡露反覆出現並伴隨腹痛,這時就要趕快找醫生尋求幫助了!
因此,如果生產後的媽媽出現上述四件事情而導致惡露不止,真的別在拖時間了盡快去醫院檢查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方式!
惡露有異味的原因,怎麼處理?
看到這裡,相信媽咪們多少都對惡露有基本的認識和觀念了吧。
最後我們來說說為何惡露會有異味?
通常這是媽媽在生產或身體上出現問題時才會造成的情況,像是在剖腹生產期間出現子宮切口與切開方式欠佳與分娩胎頭時切口撕裂等情形,這時就有可能導致傷口癒合情況不好,而產生較多出血量讓惡露出現異味。
其中,陰道傷口的處理好與壞,會是有異味與否的關鍵因素,一般分為產後24小時內、產後24小時後、上完廁所(大小便)後的處理方式,記得每階段方式稍有不同需要謹慎小心,處理方法如下:
產後24小時內:
在這個時間內若發現傷口有腫脹情形,建議以每隔1~2小時、每次15分鐘的方式針對傷口進行冰敷,這樣可以減緩傷口疼痛並達到消腫的目的。
產後24小時後:
如果傷口還有腫脹情況發生,這時可以拿煮沸過的溫開水來坐浴,每天進行2-4次、每次約15-20分鐘來降低傷口腫脹情況。
上完廁所(大小便):
當上完廁所後記得要將陰道沖洗乾淨,且需要持續1星期以上的時間直到惡露漸漸乾淨為止。
對了,切記在處理傷口時要時常保持乾淨,且傷口上不需要額外擦上藥膏,若傷口真的非常不舒服,一定要告知醫生或護士請他們提供協助。
除了陰道傷口的處理好壞會造成惡露有異味產生,還有另一種可能是產後發生子宮內膜發炎、子宮肌發炎或子宮內膜有殘留胎盤等情況,如果是這些狀況,將會讓產婦出現發燒、腹部疼痛的情況,而帶有一股臭味的惡露也會跟著到來。因此如果有發生上述情況,建議還是找醫生檢查比較妥當。
大家也常在說預防勝於治療,預防惡露持續發生的方法也非常建議媽咪們可以學起來,藉此可以避免更多後續問題的產生。當然最重要的莫過於保持陰道乾淨,以減少疾病侵入陰道的機會,簡單的作法如使用柔軟消毒過的衛生紙、經常更換衛生棉與內褲、使用100%純棉製品等。
除此之外,好好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盡可能的減少任何會讓自己疲憊的事情(像是可以多使喚老公去泡奶、換尿布、洗奶瓶這種瑣事),並加強對產後身體健康、恢復有幫助的食物攝取,如多吃新鮮蔬菜、健康食材與適合媽媽體質的滋補良藥,這樣才能好好地將身體養好,早日恢復正常。
不過身為老公的爸爸們一定要對老婆好一點,產後未滿50天絕對禁止房事,要不然你可是會害到心愛的老婆喔!
總結
文章看到這,廣大的媽咪和爸爸們一定想不到,就短短的兩個字「惡露」,確有大大的學問需要膫解,無論未來的你們是否有要生育小孩,有關於惡露的大小事還是得多加認識才行,因為這不僅可以幫助到自己,還可以協助身邊的家人朋友,當他們生產完之後盡可能的減少各種惡露問題產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就像俗話所說的「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
所以母親的偉大不是說假的,這種大多數人都不曉得的惡露問題,今天就讓iBaby來一一為各位介紹了,如果還有任何關於惡露上的疑問,也許你可以在請教專業醫療人士來為你解答,畢竟媽媽的身體狀況都不盡相同,任何惡露情況的發生都很有可能是身體在提出抗議,所以產後需要好好觀察身體狀況才行。
留言
查看留言